一、案例简介
小 z,女,21 岁。该生性格温和,人际交往和谐,班级存在感低。大三下学期,该生因重修学分累计30分以上,根据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该生很有可能在毕业时领取不到毕业证书。班主任、辅导员同该生谈心谈话,告知学生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及时寻找办法补救。但是在谈话过程中,发现该生答非所问,反应迟钝,逻辑混乱。通过深度谈话,进一步了解到,该生白天精神状态不佳,且夜晚失眠多梦,同家人沟通交流较少,基本不沟通,有自伤、自残行为。该生生源地为北方某镇,农村户口。家中共计4口人,父亲、母亲、弟弟和本人。弟弟高三复读,母亲患有慢性病需定期治疗,无法参加工作,且性格较为古怪,有打麻将等嗜好,该生难以接受,同母亲关系较差,父亲无正式工作,靠打零工维持家庭开支,家庭经济困难,且小z未申请困难学生资助。
二、案例定性
该案例主要涉及辅导员工作九大职责中的学风建设、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三、案例分析
本案例的关键点有:
1.在谈话过程中,发现该生答非所问,反应迟钝,逻辑混乱,白天精神状态不佳,夜晚失眠多梦,存在自伤、自残的情况。这些表明该生心理状态不佳,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疾病,需要转介到学校心理教育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必要时联系家长,带领学生前往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评估和诊断。
2.该生为学业困难学生,挂科较多,重修学分累计30分以上,根据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该生很有可能在毕业时领取不到学位证书。针对如何帮助该生破格获取学位证,需要实施“一生一策”帮扶计划。一方面要告知家长学生学业情况,并对学生后续学业问题进行持续帮扶。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寻求家庭对该生的学业支持,唤起学生自信心,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3.该生同家人沟通交流较少,基本不沟通。因其母亲性格古怪,有赌博等不良嗜好,该生难以接受,同母亲关系较差。这表明该生亲子关系存在问题,家庭氛围不够和睦,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做好学生家长的育人工作。
4.该生生源地为北方某镇,农村户口,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在外打零工,家庭经济困难,但是学生本人未申请困难生资助。根据相关奖助政策,学校将对学生的家庭进行帮扶,对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给予关怀与温暖。
四、理论依据
1.四象限法则:时间“四象限法”是美国行为科学家科维提出的关于时间管理的理论,即把工作按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划分成四个象限:既重要又紧急、重要但是不紧急、不重要但很紧急、既不重要又不紧急。基于四象限法则,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工作事务上要按照重要和紧急的程度进行处理,一切以学生生命健康安全为首位,也就意味着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处理,其次再解决学业困难、家庭关系、经济困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2.精准思维:精准思维指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坚持精准的思维方法,即全面、客观、细致地了解客观对象,深入精确地分析问题及其原因,以此探索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做出阐释,指出:“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就高校辅导员工作而言,精准思维作为一种科学思维,其内涵包括突出问题导向、分析矛盾成因、坚持因材施教,进而实现精准教育。在本案例中,该生面临学业困难、心理问题、家庭关系、经济贫困等四个要素交织在一起,在处理该事件时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应对和解决。
五、案例处理
1.多方沟通,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首先深入外围了解,要同该生所在班级班干部、舍友、好友谈心谈话,了解该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家庭、日常表现等多个方面情况,对学生基本情况做到全方位了解。随后秉持关心关爱的理念,同学生本人进行二次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人际交往、学业困难,在摸清学生的内心状态后,判断学生内心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动员宿舍同学密切关注学生行踪,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同步将学生的相关情况上报学院领导,对该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制定凯发k8旗舰厅的解决方案。
2.及时转介,评估学生心理状况。在同学生谈话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建议学生前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受心理咨询,排查问题。学生同意,且主动前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老师第一时间反馈该生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尽快前往专业诊疗机构进行心理治疗。
3.家校联动,多方协同守平安。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反馈结果上报学院领导后,根据指示,同该生家长电话联系,从父母角度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家庭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积极沟通该生在校情况和当前现状,建议该生父母双方第一时间赶往学校,且不要告知学生。在学生未交接到家长手中前,安排学生干部全天候陪同该生,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动态,确保学生情绪平稳。父母双方到校后,同父母双方再次面谈该生的当前状况,请该生父母带领该生前往权威的心理诊疗室进行咨询。该生就诊后,家长陪同学生前往学校,并将诊断报告和就诊相关材料交给学院,学院领导、家长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三方研判,商议讨论,最后决定该生独自在校继续求学,家长签订安全责任告知书。
4.持续跟踪,做好心理疏导。再次对学生本人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学生强调三点:一是放松心态,正确看待身心疾病,乐观面对生活;二是遵照医嘱,按时按点服药,不可私自停药,避免病情加剧;三是树立信心,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多渠道寻找补救措施获取学位证书。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定期找辅导员线下见面一次,时刻保持qq联系。此外,积极地与班级干部和学生寝室的舍友进行深入谈话,做好工作规划和安排,密切关注学生的一切动态。
5.家校育人,提供家庭支持。该生心理疾病从深层次来讲,源于母女之间的亲子关系,需要同家长进行再次沟通,明确表达学生对母亲教育方式的不接受和不理解,以及对亲情的期盼和渴求,建议其父母寻找更为合适和稳妥的亲子相处模式,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打麻将,消除学生对母亲的排斥和抵触情绪。
6.朋辈引领,做好学业帮扶。学生心理疾病是在学业压力剧增、很有可能无法获取学位证的情况下暴露凸显出来的,为此辅导员要建立学习互帮小组,对该生的专业课程进行帮扶;寻找任课老师的协助,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用凯发k8旗舰厅的荣誉证书奖项来抵消相应的重修学分,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同时,全力全程做好学生的考研指导。
7.提供资助,用心关爱学生。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但未申请困难生资助,因此要通过临时困难补助、困难建档等方式资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进行补助。
8.全面总结,持续跟进。针对该生较为复杂的情况,要在完成学生安置、家长协助、学业帮扶和资助关怀等环节后,认真梳理总结,及时查漏补缺。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持续跟踪,同家长保持信息畅通。
六、处理结果
最终,在家长关怀、学院监护和心理老师咨询的三方共同努力下,该生情况明显好转,抑郁程度明显减轻,能较好管理自己的情绪,正常应对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应激事件。经过定期随诊,药物治疗配合心理疏导,逐渐走出情绪低谷,复诊确认为轻度抑郁,可以停药,精神状态良好。
同时,该生通过自我能力分析和老师了解,发现该生的文科思维强于理科思维,更擅长记背,故转变考研备考方向,报考人文学科的研究生,目标坚定,信心重塑,学习积极主动、刻苦用功,成功考取某高校研究生,被学校破格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七、案例启示
该事件给予的反思及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1.尊重学生,共情陪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前提。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要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充分的信任,培养信得过、靠得住的学生干部队伍,让他们成为工作的帮手,如开诚布公汇报相关危机学生的情况,陪同在危机学生身边。同时,也要同危机学生真诚相待,让其感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继而卸下心理防御,吐露心声,方便后续帮扶工作的开展。
2.加强管理,及时发现,抓住时机尽早发现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基础。学习成绩是否稳定是学生身心健康的晴雨表,此案例中该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就是因为该生重修学分过多被辅导员叫来谈心谈话,从而发现异常,做到及时干预。因此,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庭情况,才不会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同时,辅导员要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升,特别是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和谈心谈话能力,要善于在谈话中发现心理异常学生。
3.追根溯源,有的放矢,找到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实效的关键。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处置时,尤其是遇到多种情况交织在一起诱发学生心理疾病凸显时,要进行分层分类分级,按照轻重缓急顺序依次处理,避免因顺序不当产生工作阻力,出现学生或家长不配合的情况。
4.寻找资源,从容应对,多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辅导员要协同学院领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家长等多方力量,分工明确,分组行动,及时沟通。辅导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团体辅导”“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调节情绪。此外,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同学生家长保持沟通,摸清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经济状况、学生既往病史,做好对家庭困难学生的筛查和建档资助工作。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