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
凯发k8旗舰厅-凯发平台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凯发k8旗舰厅-凯发平台 > 先锋文汇 > 正文

网络热词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凯发k8旗舰厅

摘   要:网络热词承载着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记忆,也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不仅折射出社会语言文化的最新变化,还让大学生感受到时代与社会脉动。网络热词背景下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素养和要求。大学生应对网络热词保持敏感度和理解力,积极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用正面力量推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网络热词 网络素养 大学生 对策

一、大学生参与网络热词现状

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网络热词不断涌现并发生流变。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数字原住民”,网络热词的广泛传播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些网络热词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正向和负面的冲击。

1.以“奋斗青年”“斜杠青年”“躺平青年”等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认同

“奋斗青年”“斜杠青年”“躺平青年”等诸如“xx青年”是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些标签,用以描述不同类型的生活态度和对待现实的方式。它们以一种简洁而又形象的方式呈现了大学生们在面对生活压力和社会竞争中的不同表现和选择。

“奋斗青年”指的是那些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大学生。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在学业、事业及个人发展上持续努力,力图取得好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斜杠青年”指的是那些具备多种能力和兴趣的大学生。他们不满足于单一的身份角色,而是掌握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涉猎其他的兴趣爱好,或者同时从事多个职业。他们希望自己不被局限在一个领域,而是具备多元化的发展可能。“躺平青年”指的是那些对生活感到背负压力,对追求成功感到疲惫的大学生。他们倾向于选择放松、减压,更喜欢寻求一种自在、悠闲的生活状态。

尽管充斥着各种标签,但都反映着大学生的自我思考,是大学生应对“只上香不上进”“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等社会舆论以及佛系、内卷、躺平等问题的自我调侃。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原第一书记贺军科曾说:“当代青年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绝大多数。”这种自我调侃的方式反映了大学生们不断自省与自我成长的过程,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呐喊”,同时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认同与理解。这种自嘲和调侃虽然可以激发对话和思考的机会,鼓励大学生们更积极地面对问题并追求个人成长,但这种网络热词也带有一定的消极色彩,如果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这些标签时不能充分理解其表达的内涵,就会导致个人自我价值感的下降和对社会责任的忽视,甚至发表不当言论,进而引发新的网络舆论。

2.以“进淄赶考”“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为代表的大学生价值导向

前一段时间,淄博在年轻人中“意外”火爆出圈。“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等话题和帖子在网络上热度不减,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不断涌入淄博,让淄博成为网红城市。而临近毕业季,大学生们又高喊着“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挤上开往拉萨的绿皮火车,在“只为致敬我勇敢又热烈的20岁”的“热血”中承受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领略着沿途别样的风光,和座位上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攀谈。“进淄赶考”“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等网络热词的出现,不仅仅是大学生在网络时代表达自我和彰显身份认同的方式,更是形成了一种独属于大学生的圈子和文化。

“进淄赶考”“青春没有售价”等网络热词是大学生们对青春期态度和对未来期许的表达。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大学生们希望能够珍惜青春,不被物质束缚,勇敢迈向未来。“硬座直达拉萨”则是象征大学生们对于自由、追求和冒险的向往。这不仅突显了大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也凝聚了大学生们之间的共同追求,成为了大学生共同的精神纽带。

这些热词的出现意味着大学生们在网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圈子和文化。这个圈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群体,更是大学生们的个性、情感和共同价值观的集合体。在这个圈子中,大学生们能够相互理解、互相鼓励、共同追求梦想。通过分享热词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以网络互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归属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独特圈子和文化也应该注重平衡和健康发展。大学生们在网络中形成的圈子应当是开放、包容和积极向上的。我们要积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避免沉迷于网络造梗和炒作,既要体会“硬坐直达拉萨”背后的勇敢无畏,也要兼顾“特种兵式旅游”中的文明与安全,这些短语也提醒着大学生们对于网络表达和行为的警觉。当这些短语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时,大学生们需要关注自己言论的合理性和传递的价值导向,审慎地使用网络平台,不仅注意个人的形象和言行,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观点。

3.以“yyds”“xswl”“nsdd”等为代表的大学生语言符号

语言能够塑造思维,当下的大学生都是“互联网十级冲浪选手”,他们的很多知识包括语言来自互联网的“投喂”。一些网络流行语和表达方式,如“yyds”“666”“老六”“搭子”等,这些网络流行语往往追求简洁和速度,用缩写、拼音或数字代替了完整的词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下大学生和互联网文化的特点和趋势,但也正在人为制造社交障碍。大学生内部近乎“黑话”的流行语,从词语拼音缩略“yyds(永远的神)”“xswl(笑死我了)”“nssd(你说的对)”逐渐演变成更为难懂的短句拼音缩略“wwdmzzfyb(为我的莽撞自罚一杯)”。而其过度使用也容易导致信息的模糊和误解,例如yyds(永远的神)会被延伸出“永远单身”“永远都是”“一衣带水”“以一当十”等解释,无法准确传递出作者的真实感受和观点,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和沟通困难。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避免因过度沉迷于网络流行语而忽视正常书写要求。另外,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理性审视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准确把握其内涵,从而赋予其基本的确定性。虽然这些流行语有时可以带来轻松和亲切的氛围,但也需要辨别其是否合适和适用于特定的场合。大学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遵循适当的语言规范和文化礼仪,避免使用“你瞅啥”这样容易产生误解或冲突的网络流行语,这样才能既享受网络文化的乐趣,又能保持正常的语言交流和书写质量。

二、大学生提升网络素养的对策

网络热词在当今社交网络中广泛流传,同时也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应当对网络热词保持敏感度和理解力,积极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和驾驭这个“造梗时代”。

1.学习时代新思想,争做网络新青年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是团中央“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的主题词,“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一经推出便得到广大学生青年的欢迎,而以其为代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内容。

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格局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网络素养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理应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相融合,能够扩宽大学生的思维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和思考方式,使其在网络思维上“破圈出圈”,对网络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和独立判断,进而传播正能量和高质量的信息。

因此,高校应当着力建设网络协同育人体系,一是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把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纳入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充电”,培养他们从可靠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避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验证的信息。二是要运用好新媒体宣传阵地,搭建“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对时事政治、重大理论、社会热点及时发布权威解读,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三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力军作用,组建一支在网络上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既要让大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知识,熟练掌握运用网络的安全技能,也要使其懂得运用互联网技术保护个人信息和个人财产安全。

2.联动多方聚合力,构建网络大课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首先要加强网络法治与文明规范教育,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映射,因此,要从教师、家庭、学校多方面着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避免“各说各话”,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共同推进网络法治与文明规范教育,明确网络法治建设重要内容和网络安全边界,使广大青年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守好法律底线。此外,要广泛宣传网络文明道德,利用线上线下多途径开展网络法治宣传活动,如专题讲座、研讨会、案例警示、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法律研究和实践活动,组织模拟法庭辩论和法律案例解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互联网,遵守网络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从而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3.敢于battle辨真假,善于battle提素养

在网络这个“地球村”下,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生活成长不可缺少的新场域,然而,网络中鱼龙混杂的消息源也影响着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形成,需要斗争精神来应对和解决。一方面,网络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大学生要时刻保持警惕,学会辨别真假信息,防范网络攻击和诈骗。具备斗争精神的大学生会更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避免陷入网络风险和陷阱中。另一方面,在网络世界中,如“很丧”“有钱任性”等部分热词本身存在负面思想,甚至存在低俗、粗俗意味,网络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良和违法的内容和行为。大学生需要具备斗争精神,勇于拒绝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坚守自己的网络伦理底线,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

近年来,政府主流传统媒体纷纷在各网络平台注册账号,“学习强国”“中国共青团”“央视频”等纷纷上线,通过网站、微博、抖音、b站等媒体发布视频。高校网络斗争教育要想能够被高校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需要通过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网络安全竞赛、网络攻防演练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对网络挑战。同时,要树立强烈的时代意识,敢于担当和积极斗争,发扬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斗争精神,推动自身把“个人冲浪”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思考,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实现课内思政与课外思政相统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提高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斗争精神还需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采用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和情绪状态,运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情绪管理课程等干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网络心理干预,助力大学生理性处理情绪,缓解焦虑和压力。同时,引导学生在网络时代敢试敢为,把握机会,在满足自我心理诉求与培养实用能力的过程中,逐级培养自身从互联网新人到成为智慧网络人,从而学会通过互联网自主解决问题,增强抵挡网络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东风.网络热词研究元批判—以“躺平”相关研讨为例[j].探索与争鸣,2021(12):25-27.

[2]孙玉伟.网络热词与青年价值观培育[j].人民论坛,2019(21):98-99.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 投稿
  • app下载
  • 网站地图